正视“内卷”—— 寻找新的发展空间

发稿时间:2024-02-26 09:40 编辑:

  近年来,年轻人纷纷感叹“卷不动”了。“内卷”原本是一个社会科学概念,它指的是一种很难带来真正意义上进步的增长,这种增长因其形式的复杂或表面的精细给人以错觉,误以为自己正在前进,但实际上只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与整体效率的降低,即“无发展的增长”。在这一概念不断演化和传播的过程中,其现代化意蕴也愈发凸显出来,“内卷”本身就包含着对后发展国家现代化道路的探究。当下中国语境中的“内卷”概念内含着当代青年一种自主性的现代化追求,即如何避免西方现代化道路上出现的资本至上、资源垄断和少数人独享的困境,从而为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现代化提供“中国方案”。

  当进入全面竞争时代后,对于年轻人而言,试图通过复制以往高速增长时代的成功模式来实现向上流动变得越来越难。一方面青年人可借鉴和依赖的路径突然消失,另一方面全球经济危机、地缘政治冲突以及人类疾病大流行等不确定性因素持续叠加,部分青年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惶恐。

  青年在既有空间的生存和发展变得异常艰难,这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反思生活选择的机会。近年来,我们的课题组在调研中发现三类青年,他们不想“躺平摆烂”、怨天尤人,也不再因循守旧、故步自封,而是更具前瞻性、更加务实也更加理性地主动作为,积极找寻新的发展空间。

  第一类是返回乡村的青年:“洄游青年”。2014年,课题组开展了返乡青年调查,发现一批在大城市生活工作又选择回到乡村发展的年轻人。当时回到乡村的很多青年还是个体化的偶然选择,最近几年大量的年轻人开始主动选择返乡创新创业。他们不再依赖传统的高能耗、高污染的发展模式,而是在现代生态理念下,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通过互联网平台并运用现代科技,从更广阔的市场中源源不断获得更多社会资源。他们用自己的青春活力,为乡村振兴注入勃勃生机。

  第二类是走向瑷珲-腾冲线以西的青年:“西进青年”。1935年,著名地理学家胡焕庸先生提出“瑷珲-腾冲线”,这条线找到了刻画中国人口空间形态最为简洁的方式,对国家的均衡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民族团结和国防安全等都产生着深刻影响,迄今依然起着标识资源布局和产业结构的作用。过去几个月里,笔者借参加面向广大团员和青年开展主题教育的机会,深入到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22个地级市调研走访。在那里,我不仅感受到“瑷珲-腾冲线”以西的巨大发展潜力,而且看到了“西进青年”投身国家建设的火热场景。

  第三类是去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青年:“带路青年”。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明的方向走向国际舞台,每个人都有改变世界的可能和机会。去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意味着远离制造焦虑的大环境,意味着逃离日益严重的“内卷”。“带路青年”改变了落后地区和贫穷国家的面貌,那里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居住环境因他们的努力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他们自己也收获了幸福感和获得感。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中国青年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认识世界、融入世界,在对外交流合作中更加理性包容、自信自强。

  对上述三类青年而言,“内卷”就像悬挂于他们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时刻校准着他们的奋斗方向,指引着他们避开“努力‘通货膨胀’之地”。在反复思考和比较中,他们不再一味地认为只有在大都市和繁华之地才能实现人生价值,也不再把自己生活的环境作为“宇宙的尽头”,更不再盲目地把自己裹挟进“内卷”状态,而是选择从“卷”的陷阱中抽身而出,奔赴新的梦想之地。

  目前主动到这三类空间发展的青年,都在持续获得越来越多的时代红利。通过前述三类青年的实践,要让更多青年认识到,真实的过度竞争只存在于部分空间,在传统的习以为常的生存空间之外,还有更广阔的世界在等着他们,在那里,上升的空间依然巨大。这需要青年放大自己的视野,鼓足勇气,积极投身国家关注的领域中。

  面对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要鼓励青年大胆走出“卷不动”的空间,在深刻把握国家发展新动向、新趋势、新要求的基础上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当越来越多的青年主动关注国家战略并付诸行动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即为题中应有之义了。

  (作者系中央团校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廉思 来源:中国青年报


新闻中心
新媒体平台
扫二维码
关注微信动态